2月24日,记者在寿光市圣城街道后朴里村采访时发现,借助村庄改造,村党支部围绕“和美”二字做文章、聚风尚,村庄治理日益焕发新气象。
上午9时,记者走进后朴里村卫生室看到,村民李金荣正躺在床位上输液,老人对这里的环境非常满意:“卫生间、暖气、空调和电视样样齐全,医生、护士是寿光市市立医院派来的,水平高,我们遇上小毛病在家门口就能治疗。”
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军介绍:“我们村人口多,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400多人,看病拿药是个大问题。因此我们拿出一间200多平方米的沿街房,自行投资完成装饰和配套,与寿光市市立医院合作,这样群众出小区门就能看病求医,十分便捷。村集体宁可少挣几万元租赁费,也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。”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,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,为此,后朴里村借鉴先进村庄经验,先从“消费票据”着手,推动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具体讲就是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月初,村里邀请第三方机构逐个楼道测评,依据地面卫生、物品摆放和电动车停放等指标,评选出“红旗楼道”,直至本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底,完全达标后才向楼道所有住户发放“消费票据”,住户可以到村庄的各个店铺消费。“我们的物业公司和第三方测评机构都是外聘的,确保一碗水端平,现在乱扔垃圾、乱停乱放等现象基本消失了,村庄环境质量大大改善。”李忠军高兴地说。
通过发放“消费票据”,后朴里村人居环境向好向上,村民成为最大受益者。这项举措让入村创业的外来人员倍感温暖,商户张爱萍告诉记者:“这里村风民风好,‘消费票据’对促进居民消费和稳定商户经营很有好处,让我们看到了村集体亲商安商的良苦用心。”
开业不久的“幸福食堂”,是后朴里村增强老年人幸福感、获得感,凝聚和美风尚的又一生动实践。记者了解到,他们响应上级号召,引进寿光知名餐饮服务机构作为“红色合伙人”。“食堂每天两餐,每人一餐只花一元钱,饭菜既新鲜又可口。”在食堂就餐的张炳召告诉记者。
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、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、经济实惠的“幸福食堂”……在后朴里村,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。(潍坊日报)